welcome!欢迎进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0931-8913399

NEWS  CONTENT

交流动态

项目通知
交流动态
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动态 > 正文

世界舞台,促我成长

发布人:萃英学院办公室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10-15

世界舞台,促我成长

——2015年兰州大学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参赛总结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8日12:45分,一场盛大的颁奖仪式在波士顿海因斯会展中心如约而至。来自世界不同高校的259支队伍齐聚一堂,一同期待着“2015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最终获奖名单的产生。iGEM这一风靡世界5大洲,为无数科研工作者所关注,被世界各国优秀学子所追捧,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性赛事,终于要在这一天揭开它最终的金榜。在热烈的欢呼声中,美国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和台北美国学校(Taipei American School)分别斩获了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和高中生组的世界大奖。兰州大学虽抱憾无缘各项大奖的提名,但也保持了去年银牌的成绩。虽然对最后的结果有些失落与不甘,但这一年的奋斗、历练与见闻,却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我们不仅全方位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技能、表达能力、科研素养,更培养了团队精神,开阔了国际视野,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如队员杨洺出所说“能够参与这样的国际性比赛,在我人生经历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这一年的奋斗,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

还记得那年冬天,当我得知我成功入选了2015 LZU-China队员时我兴奋的样子。

还记得那年寒假,舍弃了假期的课余时间和师姐一起做实验的日子。

还记得那个学期,天天学长带着我们离心,跑胶,提质粒,胶回收,酶切,连接,制作感受态,转化,挑克隆……

还记得ribB基因经过N次PCR后仍然失败的失落感。

还记得第一批part转化成功长出几百个克隆时的喜悦。

还记得测量part表达量时面对30个瓶子时的无奈。

还记得到大赛在即的那几天,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奋斗,一起夜以继日的工作,仿佛忘却了,在过去的60个小时里,我们只睡了6个小时;我觉得我以前从来没有像那样努力过。

——LZU-China 2015队员,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徐斐凡

这一年的历练不仅让我们获得了深厚的友谊,更让我们对于团队合作及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历了这次比赛,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家一起奋斗时积累的感情与友谊。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过十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而且每个人都有所分工,有组织的完成好一件事,而且还有传承。我觉得iGEM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对于锻炼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当今科研也面临着学科交叉的问题,大家可以来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可以共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参加这个比赛也是对我们的锻炼,每个不同的分工需要交流和沟通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LZU-China 2015队员,萃英学院生物班学生杨洺出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相互交流、帮助和勉励,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大团队一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而在这种团结温馨的氛围下,我的工作动力也比一个人努力时高了很多。我非常高兴能够结识这些优秀的朋友,也了解了大家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及网页制作、美工设计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

——LZU-China 2015队员,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杨柳

此外,这一年以来全方面的锻炼,在真正提升我们对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他专业、不同特长的优秀同学深入交流,不仅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也将我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艺术修养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为没有扎实的生物理论知识作为功底,最初我担忧过是否能够在这个团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本着多学多问的好奇心,我就硬着头皮报了名,而经历了半年多的实验,以及对于电池的组装运行的负责之后,最终,当我亲自站到波士顿比赛的舞台上,自豪地向评委们介绍我们强大的智能设备是如何工作的时候,我知道,我去年听宣讲会时的憧憬和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

——LZU-China 2015队员,萃英学院化学班学生邵天一

iGEM让我在与其他专业同学的交流中,学会了写网页。而在我写了近万行的网页代码后,我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成功出师,成为一个“高手”了;

——LZU-China 2015队员,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徐斐凡

在参加jamboree之前,我们设计poster的“原则”是:图多,字少,活泼,俏皮,要把整个项目的全貌表现出来。在jamboree的现场,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吸引了观看者眼球的poster,都是富有自己的个性的:鲜明的用色,统一的风格。如果有一个出色的排版,让段落和图片能够优雅地排列在其中,就是一个很棒的poster。

——LZU-China 2015队员,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学生程虎子

这一年的比赛结束了,虽然我们竭尽全力,可仍与大奖、与金牌失之交臂,我们不禁要问,世界舞台,我们离大奖还有多远?经过这一年切身的实践,让我们对iGEM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真正意识到我们之前存在的误区。

首先是选择比赛项目的时候,我们根据去年的经验选择参与了“测量组”的竞争,而我们对于“测量组”这一新项目的评审重点却缺乏足够到位的认识。

在与其他学校对比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在质粒的构建上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在涉及质粒在大肠杆菌在电池中运作也做的很好,同时对比其他做MFC的大学我们的产电量很高。但是我们在精确度上做的不够好,在测量组中我发现有很多组计算了多组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回答精确度的问题,但我们却在这一点上疏忽了,而精度这一问题,正是多数评委所关心的。

——LZU-China 2015队员,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陈宇

此外,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我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项目外在的包装上了,我们设计了很引入入胜的情景剧,酷炫的幻灯片以及类似“实时监控”、“云服务”、“手机遥控”等许多新奇而时髦的概念,但经历过世界大赛,我们发现,评审们虽然对这些外在包装的东西很感兴趣,也不吝赞扬,但这些有趣、新奇、时髦的东西并不能成为获奖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的PPT做的很炫酷,讲的也很厉害,真的很厉害。在看大奖获得者的演讲的时候,有队友质疑,他们的PPT做的既不够酷炫,也没有各种有趣的动画效果,没有短剧,凭什么就能进finalist?他们的PPT上没有多余的动效,没有与主题无关的东西,用最简洁,但是优雅的方式去展示项目。

——LZU-China 2015队员,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学生程虎子

程虎子同学作为一名学习“核工程”的同学表明了他的困惑,然而,在我们这些学习生命科学的同学来看,这一答案仿佛不言自明。能最后斩获大奖的队伍,他们的项目完成度不一定很高,炒作的概念不一定很时髦,展现的手法不一定很酷炫,但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上的原创性,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和引用价值。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然而新颖的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在积累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英语水平与国际化视野亟待提高。由于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今年我们选拔赴美的同学都是对于项目有很深刻的见解,切实参与到了每一步骤实验当中的同学。我们选拔的时候,更看中队员的学术水平而忽略了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今年参赛赴美的队员中,作为我们的主讲——英语水平最高的张正东同学,其托福成绩尚且未到90分,其他同学的差距就更大了。而在世界大赛上,我们看到了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诸多优秀的同学们,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可以随意地和老外谈笑风生了,而我们却只能按照之前准备的来,按部就班,不能变通。不是我们不知变通,而是真的听不懂,也说不出。

一年的比赛过去了,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无一例外的是,我们都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一次历练与成长的机会感到幸运,更为能获得如此的栽培与照顾感到感激。在这个项目画上句号的时候,请允许我们表达出我们最真挚的谢意,我们真心的感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栽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师兄师姐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体谅。我们真心地祝福兰大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坚定地相信,终有一天,兰大的学子会站在iGEM世界大赛的红毯上,享受大奖获得者无上的荣光!

iGEM LZU-China 2015团队

2015年10月11日

上一篇:新老生出国(境)项目交流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我校学生iGEM团队赴美参赛获得银牌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