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欢迎进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0931-8913399

NEWS  CONTENT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学术活动】探索科学星辰,致敬榜样力量——记科学家事迹调查汇报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人: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7-04

2025年7月3日下午1点半至5点半,一场酝酿已久的科学家事迹调查汇报活动圆满举办。参加活动的13名2023级化学萃英班同学带着为期一年的研究成果,与阳铭、胡安华、赵高原、陈小明、张晓明5位参会老师共赴这场科学精神的盛宴,在分享与交流中回望科学巨匠的探索足迹,传承永不褪色的科研初心。

一、跨越一年的约定:从班会课题到汇报舞台

此次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2024年8月1日——2023级化学萃英班班主任阳铭老师在第一次班会上,为全体同学留下了一个特殊的课题:“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领域的科学家,用一年时间研究他的事迹、成就与精神,在明年此时站上讲台,把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这一约定既是对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更是希望通过长期浸润式的研究,让科学精神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里。经过近一年的资料搜集、深度研读与反复打磨,这些凝聚着思考的汇报最终在这个夏日的午后绽放光彩。

二、多元视角下的科学群像:同学们的探索与表达

活动中,13名同学化身“科学讲述者”,从不同维度勾勒出科学家的精神图谱:

张时榕聚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Linus Pauling的研究历程,以其科学理论发展为脉络,提出“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展望未来”,同时结合Linus Pauling在化学键理论与实验验证中的探索,抛出“理论发展是否需要实验支撑”的思考,引发对基础研究价值的讨论;邓羽彤聚焦蛇毒防护技术,详解varesspladib与广谱人类抗体混合物的作用机制,展现科学对现实问题的回应;邓雅瑜与张济不约而同选择田中群院士为研究对象,前者从SE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切入,凸显“敢于质疑”的科研态度,后者则强调“田中群老师对待每一件事、每一次机会的认真,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刘东昱以Berry Sharpless的“点击化学”为案例,指出顶尖科研往往是“攻坚他人未及之域”,并特别提到“生活细节最能体现科学家的伟大——他们对科研的专注早已融入日常”;李佩泽结合David W.C. MacMillan的研究,探讨“人类能否想象从未见过的事物”,提出“许多观点并非全新,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才绽放价值”;吴曼婷介绍朱永法教授的光催化产双氧水研究时,始终紧扣“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反复强调“研究要落地,才能体现价值”。

此外,张姜维解读郭雪峰的单分子器件研究、陈立峰用李永舫老师的经历诠释“天道酬勤”、陈厚嘉分享Willam J. Evans的稀土研究、周明诚介绍John Rogers的创新成果、魏泽鑫讲述物理化学家郭燮贤的故事,13份汇报串联起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科学全景。

三、师生碰撞中的精神共鸣:点评里的期许与指引

汇报过程中,阳铭、胡安华、赵高原、陈小明、张晓明5位老师的点评如春雨般精准而深刻,既肯定亮点,也点出改进方向:

针对汇报形式,陈小明老师结合方正鑫同学的分享强调:“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细致解读,PPT里别堆太多文字,要学会用故事打动听众——尤其对不熟悉领域的人,‘画大饼’式的讲述能让科学离大家更近。”

谈及研究本质,胡安华老师点评道:“像吴曼婷同学说的,科研要始终瞄准‘解决实际问题’,但也要记得反复强调核心,别让听众迷失重点。” 对于创新的理解,赵高原老师结合李佩泽的观点补充:“很多时候,创新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既有基础上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就像David W.C. MacMillan的研究,时机与价值往往相辅相成。”

面对同学们对未来的迷茫,张晓明老师引用陈厚嘉提到的“对机会的嗅觉”寄语:“不必过分焦虑未来,像科学家们那样,保持对前沿的敏感,认真对待每一次机遇,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而当张时榕讲述Linus Pauling在基础研究中“不问终点”的探索时,阳铭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正是基础研究的伟大之处——他们甘坐冷板凳,为后人铺就道路,这种‘不问终点、只顾前行’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四、荣耀与传承:获奖名单揭晓与活动尾声

经过5位老师的综合评审,本次汇报活动的获奖名单最终揭晓:邓雅瑜同学凭借对田中群院士“敢于质疑”精神的深度挖掘与生动呈现,荣获一等奖;陈厚嘉(Willam J. Evans研究)、刘东昱(Berry Sharpless研究)、陈立峰(李永舫老师研究)以扎实的研究与独特的视角斩获二等奖;周明诚(John Rogers研究)、李佩泽(David W.C. MacMillan研究)、张时榕(Linus Pauling研究)获三等奖。

颁奖环节后,阳铭老师回望一年前的约定:“2024年8月1日的第一次班会上,我提出这个课题时,其实充满期待——期待大家在与科学家‘对话’的一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坐标。今天,你们做到了。”他进一步叮嘱,“科学家的故事不止于汇报,他们的精神更要融入未来的每一步探索。比如Linus Pauling对多学科的跨界深耕,田中群院士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品质。”

这场始于2024年8月1日的科学之约,既是终点,更是起点。那些藏在科学家故事里的严谨、执着与热爱,终将化作同学们探索路上的星光,指引他们在化学领域的星辰大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上一篇:【笃行致远】筑梦人文——拔尖学生专业实践与交流训练营精彩进行时
下一篇:【萃英简讯】2025年6月30日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