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欢迎进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0931-8913399

NEWS  CONTENT

交流动态

项目通知
交流动态
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动态 > 正文

心得

发布人: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5-06

心得

-2016级萃英数学班蒋淇

非常幸运能够参加本次的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短期学习交流。为期五周的交流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真的是收获满满。

到达墨尔本的第一天是周六上午,我们被送达各自的寄宿家庭家中,开始了正式的交流之旅。刚到达我的寄宿家庭,我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话很少,什么要求也不敢提,一直待在房间里,只有饭点下楼去吃饭,但是并没有持续很久。我尝试积极主动去交流,发现与人相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情。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我非常希望能够锻炼自己,变的独立,也提高交流能力。非常幸运,我从这次交流中确实有很大的进步。我变得开朗,也更加自信。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人认识我,或者说没有人对我有固有印象,我毫无心理负担的尝试着新的方式,或者说突破着做着自己向往的却没有勇气做的事。

至于在莫纳什大学的学习,虽然只是学习语言,还是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让我们小组讨论,并且小组随机组合,可以使不认识的同学们互相认识,也避免了分享想法时对象只是自己认识的人,并且我觉得这种方式能加强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在今后专业课上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经常互相分享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其次,在上课时会有一些指令不太清楚,有时是语言不懂,有时是具体操作不是很清楚,这时候我会提出问题,询问细节问题。但是在专业课上我却不太敢提出疑问,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过简单,我觉得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思考自己解决的。但是一旦仍然解决不了,还是应该勇于去提问题,或者说应该改变“害怕提问题”的心理。

另外,通过在莫纳什大学学习语言的五周里,感受到东西方教育确实存在某些差异。

第一是小组讨论。教室里很宽敞,椅子与书桌一体,下有滑轮可以使每个人的位置随意改变,这也便利了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老师会随机让大家组成几人一组,就某一问题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某个问题的答案,先小组内部校对。首先这个小组的分组并不是说哪些玩的好哪些就在一组,老师会组织,通过某些方法随机分组。这样就可以使不太认识的同学们熟悉一下,也避免了观点意见的交流只在大家熟悉的圈子里进行,而永远听不到其他人的独特有见解。并且在给出一个新的话题、知识或者“标准答案”之前,进行这种讨论是可以更加督促同学们积极思考之后积极讨论。在跟他人交流分享中,阐释自己的理由或者听取他人的理由后修正自己的答案,过程中使自己对问题理解更加深刻,与他人的交流也能锻炼说服他人的能力。对于新的话题,讨论也可以发散思维。而且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大家合作协作的意识。在国内,在大学里面课堂上给的讨论环节非常少,一方面是我学的专业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就算给了时间,同学们也很拘束,并不会说很多话。总的说课堂不活跃,可能大家都在自己的脑子里积极思考,但并没有经常互相讨论的习惯。当然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应该讨论,只是需要把握一个度。

第二是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出一些指令,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阐释,但因为语言原因或者还是不太明白,大家会很积极的提问。询问操作的细节问题或者就某个知识点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继续提问。首先可能因为到了一个新环境并且只学习5周,最终的成绩也要只要及格即可,我并不像在国内那么紧张,惧怕提问题,不论什么问题,只要不太明白的我都会提出问题。然而在国内我其实非常害怕提问题,提问题前总要斟酌再三,想想这个问题自己会不会再想一想就解决了,或者这个问题自己有没有思考足够仔细以免老师讲解时自己不太清楚,又或者潜意识里害怕老师讲不清楚自己还是不好意思让老师再讲解一遍就说自己懂了。这里并不是说这样就完全没好处,在提出问题前我们是应该首先自我思考,自我解决。但是我总是很惧怕提问题,害怕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或者他人觉得自己很蠢之类的。在这里我感觉的差异是那种氛围,西方鼓励提问题,并且问题提得好老师很自然的说“good question!”,国内也提倡提问题,但是仍然是提问题的不太多,或者说总是那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这个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我而言,我现在发现提问题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可怕。

第三是时间观念。交作业都是有期限的,在国内,作业晚个一两天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莫纳什交作业,如果过了交作业的时间,交作业的正常渠道就被禁止,需要给老师发邮件说明原因再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老师。虽然这并不影响作业的及格与否,但是会使作业不可能被评为优。

第四是电脑作业,我的专业更多的还是纸质作业,在莫纳什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作业都是在网上进行,每天的作业也可以在学校的特定网站查看。并且网上作业用到了共享文档,就同一种作业,或者需要课下小组合作完成的,用共享文档的形式,大家的想法都可以分享出来,被他人查看借鉴受到启发。

接下来我想说一说这次在墨尔本的生活。

首先,我去墨尔本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没有适当地了解的文化,以至于闹出了一些笑话。举个例子,我刚到的时候,我在搭乘电梯时随便站,或者说习惯性站在右边。那时候电梯上人很少,稀稀疏疏几个站在左边,但我并未在意。很快,有一次,我正站在右边,后面有一位陌生人说“excuse me?”,我想着左边这么大的空位置应该够过人吧,又往右挪了挪,给左边腾出更大的位置。那人又说了一遍“excuse me?”,我表示很奇怪,感觉那人很无奈的从我的左边走了过去。当时只觉得有些奇怪,直到后来在人多的时候搭电梯才发现,一般来说,不赶时间搭上电梯不走动的站左边,右边留出一条通畅的道路给赶时间的人们,可以既搭电梯又有相对运动。当知道这个的时候,我才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很不好意思。举这么个例子主要想说,以前我其实并不注意说要去查查风俗习惯啊之类的,直到这次事情确实点醒了我,既然是要在那里生活一小段时间,这些准备是非常必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

然后,我想说一说跟寄宿家庭的相处,一开始刚到寄宿家庭的家里,我是非常紧张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有什么可说的。于是前几天基本除了吃饭,其余时间全部都待在自己房间里。后来慢慢的我试着主动大胆去交流,发现其实寄宿家庭的爸妈都非常好,特别我的那个寄宿家庭的妈妈是一个平等观念特别强的人,这也让我感受到非常温暖。在寄宿家庭,我秉持着“不懂先问,遵守规则,尊重生活习惯”的原则。我去的那家寄宿家庭刚搬新家,所以全屋子都很干净,妈妈又是一位家庭主妇,更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很多家具也需要小心对待,因为是刚装好的。并且我的寄宿家庭的妈妈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这让我在第一周午饭不够吃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告诉她。后来我又觉得还是应该说出来,结果,那位妈妈在之后的几天里都会问我“is that enough for you?”。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位妈妈只是不知道我的饭量,害怕给多了我吃不完也是浪费,所以在估计我的饭量,我需要给我的想法来帮助她了解我的真实饭量。我刚去也会疑惑为什么回家的晚饭我一般没有和他们一起吃,几天的了解,加上我又问了一下,才知道他们只是平时没有一起吃饭的习惯。总之,就是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合理的提要求。沟通非常重要,而不是一直自我揣摩。就像我原以为寄宿家庭是抠门,没过多久才发现只是他们都很节约但生活质量并不低。并且最后我和寄宿家庭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我离开之前,那位妈妈说我是她接待过的这么多中国留学生里很能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人,她很喜欢。

最后,我通过这次交流,才算有些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在国外,虽然不是完全独立,但还是算比较独立的环境。在外面,没了父母朋友老师的关照,很多事情只能自己面对和解决。比如,在我寄宿家庭给我介绍了去学校的路线之后,虽然自己一个人第一次去会有些害怕,虽然寄宿家庭是有义务带着我们走一遍去学校的路,我因为刚去不太好意思麻烦别人,在问到我能不能自己去学校的时候,我说了“Yes”。一个人在下了火车后还是不太记得路,就用手机地图软件。这也使我真正意义上开始懂了怎么从地图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总之,这次的短期交流真的是收获颇多。

上一篇:UCB交流感想
下一篇:赴澳洲交流一月心得感受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