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欢迎进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0931-8913399

NEWS  CONTENT

交流动态

项目通知
交流动态
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动态 > 正文

耶鲁伊人——萃英学院伊人同学畅谈在耶鲁的酸与甜

发布人: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3-08-28

8月26日下午,刚刚参加完耶鲁大学暑期学校项目的2011级生物萃英班伊人同学,将自己在美五周的“耶鲁记忆”浓缩成两个多小时的英文演讲,与学院师生分享。副校长安黎哲教授以及萃英学院师生70多人聆听了报告。

伊人从“耶鲁大学的学习生活”、“美国城市印象”、“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作为世界一流名校,耶鲁大学的教学设施和学习氛围自然也是世界一流。高达16层的图书馆,每一层都摆满一百多个书架,各种典籍汗牛充栋,穷尽一生也很难读完;丰富的专业设施则让每一间教室都像是一个学术的小世界,即便你不是专修该专业的学生,走进教室时,也会感到一扇全新的专业领域之门向你打开。我们的印象中,耶鲁大学的学生似乎闲散随意,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耶鲁大学的同学非常勤奋,即使是在假期,也依然有许多人学习到深夜,每天只休息三到四个小时。此外,耶鲁大学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也和国内高校有很大不同,教授在讲授知识之外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并给出个性化指导意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每一堂课之后再花几倍的时间自主学习,同时,为了在每一节课堂上能够融入与教授和同学们的讨论,经常要熬夜阅读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文献,压力巨大。

即使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多人依然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伊人同学列举了很多的耶鲁“学霸”,给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奶奶。她四十年前就读于耶鲁大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本科学业。正当子孙承欢膝下之时,她却决定重回耶鲁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不单是为了一纸文凭,更是因为她觉得在耶鲁学习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所以即使每天都学到凌晨两点,早上六点起床,她依然甘之如饴。“为知识而学习,不是为考试而学习”,耶鲁的同学就是这样,“获得知识远比获得高分更有意义。”

耶鲁的老师们同样让人赞叹,他们热爱教学工作,乐于跟本科生交流,即使他们已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却非常平易近人。无论在课堂上或答疑时间(Office Hours),他们都会耐心解答你的每一个问题,会跟你讲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即使你并非本专业的学生,教授们也会鼓励每一个对专业研究感兴趣的人。伊人同学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即使再辛苦,你永远都不会觉得学习是件很烦很累的事情”。

随后,伊人同学谈了自己对美国的“城市印象”。无论是纽黑文的悠闲还是纽约的现代,繁华只是表象,真正具有内涵的是在这些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普通民众的友好和乐于助人,是留给伊人同学最深的“美国印象”。不论是那位在火车上认识,将她一路护送到学校的阿姨,还是在每个地铁出站口帮她把行李提上高高站台的陌生人们,都是最美好的美国记忆。

在西方国家,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不客观的报道,导致对中国社会的误解与偏见。当然这种状况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伊人同学说:“只要我们从自我做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一定会逐渐改变。”

在演讲最后,伊人表达了对学院和对家人的感恩,感谢学院的支持和帮助,让其在知名学府收获了难忘的学习与生活经历。感谢自己的父母给予的强大精神支持,当她为了第二天的课程整晚熬夜阅读文献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母亲颠倒时差,通过网络始终在线陪伴着她,给她鼓励、为她加油,两岸母女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最终换回了伊人同学优秀的成绩。说到此,伊人难掩激动的泪水,她在失声中发出的“Be strong and confident”, 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申请知名高校留学项目及美国和耶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提问结束后,萃英学院龙瑞军院长向伊人同学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鼓励大家向她学习。龙院长表示,透过伊人的讲述,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耶鲁,也感受到了我们与世界顶尖高校学生的差距,这个差距并非遥不可及。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同学从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回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明年,学院还会派更多的同学

去国际知名大学交流,相信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更多。

默默坐在教室后排的兰州大学副校长、萃英学院常务副院长安黎哲教授,听完伊人的讲诉后,难掩激动之情,对伊人同学的精彩演讲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了祝贺,并指出,同学们到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感受很真实,印象很深刻,尤其对中西方教学方法的对比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同学们的思考和感受,对于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特区的萃英学院乃至兰州大学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上一篇:关于留学基金委选拔“加拿大Mitacs本科生实习项目”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出国境交流学生办理“交流奖学金”相关手续的说明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