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欢迎进入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0931-8913399

NEWS  CONTENT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建院方案

发布人: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9-20

一、组建“萃英学院”的必要性及其战略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因此,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三个面向”、“四有”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同时为了大力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教育部于2009年9月率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实施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0年3月又将包括我校在内的5所高校纳入这一计划实施学校。

为此,我们很快完成了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这一方案的制定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方案受到学校领导和教育部的肯定。为了保证这一“计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建议学校尽快成立萃英学院,全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并将这一“计划”培养学科扩大至人文基础学科中的文学、历史、哲学三个学科。

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萃英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具有创新、求真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坚定的科研信念、敏锐的科研眼光与智慧的科研思想,以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把投身于科学研究作为人生最大的价值追求,能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科研领军人物,跻身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科研队伍的拔尖人才。

三、管理模式与建院方案

1.管理机构

学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专家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培养试验计划”学生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培养模式等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决策和协调。

学院人才培养专家小组: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人文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专家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的选拔、淘汰及学生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等工作。

2. 建院初期机构及人员配置

学院组建之初,建议组成比较精干的管理机构和行政工作人员队伍,成立党组织,配备专职党团干部。设院长(校长兼任)1人;常务副院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兼任)1人;主管教学副院长1人,由有责任、有能力的教授担任,主要负责人才选拔、教学、科研训练安排等工作;行政副院长1人,主管日常行政及学生工作;办公室(党政合署)主任1人;团委书记(兼任辅导员)1人;教学秘书1人。以上各类人员共7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工作人员总体上实行一岗多责,学院不设专任教师编制,教学任务从相关学院选拔优秀教师承担。

3.专业学科设置及培养模式

专业学科设置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七个基础学科。

招生规模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按照教育部批准招生人数(估计约30-50人)招生;文学、历史、哲学学科每年招生20人。

培养模式

萃英学院将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加强通识教育与实践教学环节,引入研究型教学、全英文环境教学、“3+1”(3年国内1年国外)国际化培养、早期进入导师科研团队等模式,培养学生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创新、求真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坚定的科研信念,使他们能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国际一流的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为了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视野,设立数理、生化、人文学科三个平台,按照平台招生并组织一年级教学:进入二年级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分流培养,同时,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工作。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推进学科综合环境下的拔尖人才培养,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在2-4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导师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学习一年。

学籍按照以课程学习成绩为基础,以科研素养、创新能力为重要评价指标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在一、二年级期末分别进行一次选拔,经过前期学习,不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不掌握科研方法,不适应这一培养模式的学生退出“计划”,可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同时,可以在校内相近学科专业选拔具有一定科研创新、探索精神,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补充进入“计划”。

萃英学院实行学分制,修课学分应达到140学分。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制定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己经具备了相当基础的课程,或通过自学达到学习要求的课程,经学生申请,可不参加课程考试,只需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也可以以实验研究方案、结果以及论文形式等进行评定;在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根据论文水平及期刊级别给予学分。

为每1-2名学生配备国内、国外导师各1名,采取学生选择导师和导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国内导师需为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并承担国家重点(重大)研究计划的教授,国外导师由国内导师负责推荐并协助联系国外著名院校的高水平教授。导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研究兴趣,在学院“计划”专家小组指导下,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工作。在国内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赴国外导师所在院校接受国外导师指导、攻读研究生或由国外导师推荐并协助联系在国外学习深造。

四、学院5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的基础上,组织建设学籍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选配制度等有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组织建设满足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学条件等。逐步扩展国际合作关系。

第二年,阶段性总结人才培养经验。学生双向选择导师,并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改进和完善培养方案,通过以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三年,做好安排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和参与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年,根据学生兴趣和专长,推荐拔尖学生进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著名研究组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工作。

第五年,全面总结拔尖学生培养的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跟踪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一支相对固定的国内外导师和主讲教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学业评价与考核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形成适合兰州大学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成为我校培养学科理论基础坚实,知识视野开阔,具有创新、求真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坚定的科研信念、敏锐的科研眼光与智慧的科研思想,以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的平台。

五、需要学校解决的问题

1.学生学习、住宿条件与环境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榆中校区,二年级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医学校区或盘旋路校区。

在医学校区或盘旋路校区建设一个拥有70台机位的计算机室。

2.学院办公条件

办公场所:在盘旋路校区或医学校区为萃英学院提供办公用房4间,共80 M2。院长办公室1间,学院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工办公室各1间。

经费支持:计算机室条件建设及购置70台计算机,约35万元;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开展学生工作、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转等,预算15万元。共计50万元。

3.专项经费支持

国家对人才培养实行特殊政策,中央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10万元/生·年)。用于实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四个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学校支持与之相应额度的经费用于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按近期培养规划,人文学科每年招收20人的规模计算,每个年级需要培养费200万元/年。以后随着招生学科和人数的增加,培养经费予以相应增加。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学生的培养,包括学生在国内外校际间的交流学习、科研训练、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授课及担任导师和任课教师的津贴等。

上一篇:三部门将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下一篇: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版权所有: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邮编:730000